歷史及大事紀要
1981 | 澳門大學(UM) 前身東亞大學(UEA)正式成立。資訊及通訊科技部(ICTO)的前身電腦部(CSB)亦正式成立。建立了 WANG/VS 系統用於資訊管理系統。 |
1982 | 使用 Commodore 微型電腦供學術用途。 |
1985 | 使用 NCR 9300 系統用於學術用途。 |
1988 | 架設首個以 Novell 和 Token Ring 連接的個人電腦網絡作學術用途。 |
1990 | 個人電腦被分配給用戶部門以實現辦公自動化。成立了辦公室自動化小組以支援辦公室電腦。 |
1991 | 澳門大學通過連接 BITNET (Because It’s Times Network) 和 HARNET(香港學術及科研網絡),成為澳門首間連接互聯網和使用電子郵件服務的高等教育院校。 |
1992 | 澳門大學分配到澳門首個 IPv4 B類(Class B )地址 。 |
1993 | 澳門大學建立了澳門第一個採用光纖架構的校園網絡,也是首間廣泛使用客戶端伺服器架構的資訊系統 (Oracle) 之院校 。 |
1994 | 開通澳門首條連接互聯網的專線。澳門大學建立了首個以國家/地區代碼“.mo”為域名的網頁伺服器,並營運澳門互聯網資訊中心 (MONIC)管理“.mo”澳門域名。 |
1996 | Lotus Notes 平台用於職員電子郵件系統,並開發部門文件數據庫及工作流程系統。進而實現無紙化的概念。 |
1997 | 開始在課室內安裝多媒體設備、引入視像會議系統、視訊串流和線上教育技術,推廣電子教學。推出SI Web 網上系統,讓學生在線選科、加減科目。 |
1998 | 建立全澳首個異步傳送模式(ATM)高速網絡,速度為 622Mbps,是當時 ATM 網絡技術的最高標準。推出 WebCT 網上教育系統。 |
1999 | 推出 Net-Home 56K 撥號連線服務,讓一般用戶可在家中連接互聯網和校園網絡。 |
2000 | 推行電子校園概念 。成為全澳第一間使用非接觸式智能卡作為校園卡的院校。校園骨幹網絡升級為千兆以太網絡 (Gigabit Ethernet)。 |
2001 | 推出結合澳大校園卡的電子錢包,可以進行小額購物。實現了採用 IEEE 802.11b 行業標準的第一代無線網路。 |
2002 | 建立澳門及東南亞首個遙距同步鏡像功能的 SAN (Storage Area Network)存儲系統。 |
2003 | 推出虛擬私人網絡 (VPN) 服務,用戶可在校外使用 VPN 存取澳大內聯網的資源。 |
2005 | 將傳統 PBX 通訊系統整合到 IP 電話系統。 |
2006 | 電腦部(CSB)正式改名為資訊及通訊科技部(ICTO)。 |
2007 | 澳門首間高等院校加入香港的大學聯合電腦中心(JUCC)成為會員。 |
2008 | 引入新的網上教育平台 UMMoodle。 |
2009 | 澳門首間機構參加國際無線漫遊(eduroam),負責管理澳門地區的基礎設施。校園骨幹網絡升級到 10Gbps 高速以太網。 |
2011 | 移交澳門互聯網資訊中心(MONIC)的運作至澳門政府。 |
2012 | 推出了第一代 “Pearl” 高性能計算集群。 |
2013 | 新的數據中心和網路基礎設施在現校區建立。 |
2014 | 所有資訊及通訊服務成功從舊校區遷移至現校區。 |
2015 | 成立了一個資訊安全小組。 |
2016 | 推出資訊服務管理(ITSM)以採納全球 ITIL 最佳實踐。推出安裝了高端GPU的第二代高性能計算集群(Jade)。 |
2017 | 建立數據倉庫,用於數據分析和報告表制作,以促進決策制定。推出 UMPASS 支援單一登入網上應用。 |
2018 | 更改澳大域名為 um.edu.mo。推出開放數據應用程式介面平台,為了快速、輕鬆地存取各種基於網路的服務。 |
2019 | 推出新版本的學生資訊應用(SI App)以取代學生資訊網上服務(SI Web),提供兼容行動裝置的界面和更豐富的功能。 |
2020 | 數據中心服務(包括服務器託管服務和設施管理服務)獲得ISO 27001:2013信息安全管理系統(ISMS)認證。 |
2021 | 採用DSF(財政局)的 GovPay 進行線上支付。 |
2022 | 無線網路引入 Wi-Fi 6 標準。網路頻寬增加至 10Gbps。 |
2023 | 所有員工宿舍的無線網接入點已升級為可支援Wi-Fi 6標準。推出雙活數據中心設計的全新全閃存儲系統以提升存取效能及資料可用性。 |
探索更多歷史及大事紀要, 請 按此 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