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xt Only

資訊安全貼士 (2024年1月號) – 別讓自己成為釣魚詐騙的下一個受害者

網上服務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而網絡詐騙變得更加容易,涵蓋範圍更廣泛,包括購物、求職、投資、慈善、抽獎等等。粵語俗語有云「橋唔怕舊,最緊要受」,而很多傳統的騙局會以新瓶舊酒形式,在網路或電話上進行詐騙,手法千變萬化令人防不勝防。

任何騙局萬變不離其宗,誘騙用戶帳號、密碼或個人資料,最終目的離不開騙取受害者的金錢。只要提高安全意識,凡事務必「事實查核Fact Check」,便可減低受騙風險,緊記以下防騙三大原則:

  1. 保持冷靜,不要慌張:因為騙徒透過電話、短訊或電郵,利用帶有威嚇性言詞,令受害人方寸大亂,因而墮入騙局陷阱。尤其自稱執法部門、政府或銀行。只要停一停!想一想!想辦法借機拖延時間確認事件真偽,或找親友商量。
  2. 便宜莫貪:千萬不要被「執輸行頭,慘過敗家」的心態蒙蔽頭腦,世上沒有免費午餐,遇到有任何促銷優惠或投資機會,務必不厭其煩了解清楚及查明真偽,以免因小失大。
  3. 切勿隨便透露個人資料:個人資料等同金錢,財不可以露眼,個人資料亦不應隨便透露,最終被盜用的不是您的資料而是您的個人身份,再被用作詐取金錢或進行不法活動!

日常要多留意防騙資訊,習慣成自然地提高防騙意識,便不會被騙徒有機可乘。以下是一些詐騙訊息例子,供大家參考一下:

 

假冒即時通訊軟件短訊通知,內容帶有令人不安言詞。但必須注意一點,連結中的“w”字母,其實是由兩個字母 “v”魚目混珠冒充。

 

 

 

可疑陌生人短訊,可能會透過社交工程,進行各色各樣詐騙,可能會利用「放長線釣大魚」的手法,長時間與受害人溝通以博取好感,是騙取鉅額金錢的手段。

 

騙取驗證碼是常見盜用他人帳戶的方法,如通訊軟件,銀行轉帳等。實際上,驗證碼用於個人身份或帳戶操作驗證,屬於個人私隱,請勿洩露。其實借用他人電話號碼作驗證是非常不合理的事情,而對方帳戶極可能已被盜用。